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086 一席清谈开万里星途 数语赤诚困一世鸳盟 (第2/4页)
开,门后是一个远比她想象中更广阔、更精妙的世界。沈墨舟坐在一旁,安静地喝着茶,大多数时间只是倾听,偶尔在吴灼表述不清时,会用一个简短的词语或眼神帮她厘清思路。 时间在专注的交流中飞快流逝。当窗外的天色开始泛橙时,任之恭才意犹未尽地停下讲解,看着吴灼,眼中满是欣赏:“吴同学,你的悟性和钻研精神,很难得。理论基础打得不错,更重要的是,你有发现问题、思考问题的能力。这比单纯会解题更重要。” 他沉吟片刻,从桌上那堆外文期刊中抽出一本,翻到某一页,递给吴灼:“这是美国《Proceedings of the IRE》最新一期上关于超外差接收机前端噪声抑制的一篇短文,有些观点比较新。你可以拿回去看看,里面有不懂的,下次可以再来讨论。” 这无疑是极大的认可和鼓励。吴灼双手接过期刊,如获至宝,激动得脸颊微红:“谢谢任先生!我一定会认真读的!” 吴灼抱着那本珍贵的期刊,心潮澎湃,感觉脚下的路都变得坚实了许多。 沈墨舟走在她的身侧,沉默了片刻,忽然开口,声音在暮色中显得格外低沉:“任先生是真正的学者,他的指点,千金难换。但这条路,越是往深处走,越是孤独艰辛。你要有准备。” 吴灼重重地点头:“我明白,沈先生。我不怕辛苦。”她抬头看向沈墨舟,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,“今天我才知道,我要学的,还有太多太多。” 沈墨舟看着她被夕阳勾勒出的、充满朝气和决心的侧脸,目光深邃难辨。他微微颔首,又沉默地走了一段。当行至临近贝满女中校门的那棵熟悉的海棠树下时,他停下了脚步。 “吴灼,”他转过身,正面看着她,语气变得格外郑重,“下月初,我就要启程去日本了,赴东京帝大文学部进修,为期三年。” 吴灼怔住了,虽然早有心理准备,但这突如其来的正式的告别,仍让她心中一沉,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。 沈墨舟看着她瞬间黯淡下去的眼神,语气缓和了些,“我离开后,墨痕社……就交给你了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中带着信任与嘱托,“社刊的编纂,同仁间的交流,都需要有人维系。你心思缜密,在同窗中亦有威信,由你来带领墨痕社,我很放心。” “沈先生……”吴灼喉头有些哽咽,她深知这份托付的重量。墨痕社不仅是沈墨舟心血所在,更是她精神成长的重要园地。 “学问之道,贵在持之以恒,更贵在有同道者相互砥砺。”沈墨舟的声音温和而有力,“无论我在何处,希望墨痕社的灯火不熄,希望你能继续带领大家,读好书,求真理。” “我会的,沈先生!”吴灼点点头,将那份不舍与难过化为坚定的承诺,“我一定尽力,不让您失望,不让墨痕社沉寂。” “好。”沈墨舟的嘴角浮现出一丝极淡却真实的笑意,他最后看了一眼贝满女中熟悉的校门,以及眼前这个已然悄然成长的学生,“那,就此别过。保重。” “沈先生保重!”吴灼深深鞠躬,直到沈墨舟青衫的背影消失在暮色渐浓的街角,才直起身,怀中紧抱着期刊和那份沉甸甸的嘱托,心中充满了离愁,也更坚定了前行的意志。 夜色渐浓,贝满女中的灯火次第亮起,照亮了求知者前行的路,也掩藏了引路者眼中复杂难言的情绪。一次重要的引见与一场郑重的告别,在这个傍晚同时发生,为吴灼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。 ****** 贝满女中暑假的到来,让什锦花园内的日子仿佛慢了下来,空气中流淌着一种小心翼翼的寂静。 几日后的一个黄昏,一阵沉稳却略显迟疑的脚步声自月洞门处传来。 吴灼抬头,只见宋华卓站在那儿。他穿着一件半旧的藏青长衫,身形依旧挺拔,但往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