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章 青涩的悸动 (第1/2页)
第一章 青涩的悸动
最近网上老是热议东莞,啥“扫黄”“丐帮诱拐”“飞车抢劫”这些陈年旧闻早就被翻烂了,热度却没减。我毕业那会儿,东莞还是“世界工厂”“制造之都”的代名词,GDP在地级市里可是响当当的牛逼。 2014年那场“扫黄”风波后,东莞的“黄业”虽然淡了不少,但经济依然挺硬朗,没那么容易垮。坊间流传一句戏言:港台土豪蜂拥而至,奔着东莞的“长腿细腰”而来,老少爷们儿扎堆消费,愣是把东莞的GDP给带飞了。这话虽是段子,却没半点夸张。遍地工厂的东莞,吸引了无数富商来投资,豪客们挥金如土,夜夜笙歌。那些年轻妹子,懵懂无知地坠入红尘,明码标价,赚着快钱,却也贱卖了自己的青春。 先自我介绍下,我叫阿成(化名,谐音,暂且这么叫吧),来自湖南一个红色革命老区的偏僻小山村。从小在农村长大,压根没想过外面的花花世界。在我眼里,咱们小镇就是“外面的大城市”了,闭塞的环境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没啥概念。2001年,我稀里糊涂考上了县一中,才知道原来高中毕业还能上大学。至于大学是啥,为啥要读,都是后来听老师和学长们聊天才慢慢搞明白的。 说说我的学习成绩吧。在乡里中学,我算是尖子生,年级前几,觉得自己牛逼哄哄。可到了县一中,我才发现世界有多大。 一个年级十二个班,县城官话跟家乡话的发音都不一样,第一次期中考,我班里排二三十名,年级排名更是掉到三百开外。那一刻,我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全崩了。要知道,初中时我可是稳坐年级前十的宝座啊!可不管我咋拼命,成绩就是没起色。同学们都是全县成绩顶尖考进来的,个个不差。我现在回想,16岁的自己不该抱怨脑子笨,可当时哪懂这些? 插个小曲儿,估计很多人都经历过——早恋。跟大多数小伙伴一样,我也暗恋过,早恋过。不过也就是写写情书,下课一起打饭,晚上一起自习,顶多围着cao场散散步,连嘴都没亲过。拉手?那得在心里演练无数遍,抖着小手才敢牵一下。 那种青涩的悸动,啧啧,回想起来真带劲。 可这段恋情让我陷得太深,耗了不少心思,导致成绩雪上加霜。本来能考个二本的我,最后跟她一起上了同一所专科学校。她叫但俊瑶,名字好听,平时我喊她瑶瑶。她家姓“但”,在我们那儿是稀罕姓,听说从湖北迁来的,单门独户,常被方、王、张三大姓氏排挤。她后来亲口跟我说的这些,我听着挺心疼。 高考前夕,我爸跟我促膝长谈,话挺扎心:“儿啊,你跟你弟读书得拼命,爹妈供你们不容易。你们要是考上本科,砸锅卖铁我们也供!可要是考不上,就别怪爹妈,只能背着被子跟你表哥去广东打工了。”